摘要: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(WAIC)7月26日将在上海启幕。
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(WAIC)7月26日将在上海启幕。开幕前一日探营上海世博展览馆可见,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深度融入了多个生活生产场景,现场演绎智能时代人机协同的未来图景;从历史“复活”到出行重构,AI文物数字化、下一代智能座舱等前沿创新同步亮相。这场全球瞩目的AI盛会,正以场景化实践勾勒“技术如何改变生活”的清晰轮廓。
人形机器人”承包“烟火气场景
今年展会,“WAIC技能大舞台”以沉浸式场景构建起人形机器人的“职业宇宙”。
新松机器人正在进行凳子配装作业,劳动报记者陈宁摄
“修理小匠铺”里,中科新松人形机器人身着围裙,正专注进行凳子装配作业:深度相机+AI算法的视觉系统精准捕捉凳面、凳腿的物料特征与空间位姿,仿生双臂集成力控技术,依据木质部件特性智能调整夹爪力度,从识别、抓取到组装一气呵成。
“这不是简单‘搭凳子’,而是验证工业场景的柔性生产能力。”现场技术人员指向机器人流畅的动作解释,通过视觉与力觉反馈实现的人机安全协同,可适配汽车制造、3C半导体等行业的多样化生产需求,为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提供新路径。
智元机器人正在大展才艺,劳动报记者陈宁摄
移步“邻里文艺站”,智元机器人矩阵带来“跨界演出”:有的手持彩绸舞龙,有的击鼓伴奏,动作连贯、配合默契。具身智能运动控制与多机协同技术,让传统民俗表演与前沿科技深度交融。从“能干活”到“会表演”,背后是运动规划、环境感知算法的突破,也预示着机器人未来可走进文旅、教育领域,让科技与人文碰撞更多可能。
机器人化身“产业工人”,劳动报记者陈宁摄
最具产业想象的场景藏在“智造车间坊”。身着工装的人形机器人化身“产业工人”,在绿色传送带上有序搬运物料、模拟装配流程。据悉,这个由国家人形机器人训练中心打造的“智造空间”,直观展现人形机器人从“表演舞台”走向“生产一线”的突破。
AI正在重构多元场景
展区内,前沿展品进一步解码AI如何渗透生活肌理、重构产业逻辑。
《坤舆万国全图》的高清复刻,劳动报记者陈宁摄
合合信息展台前,南京博物院“镇院之宝”《坤舆万国全图》的高清复刻引发媒体团围观。这幅成图于1608年、长3.85米的巨型古地图,借“扫描全能王”的“无限扫描”科技实现“手机端复活”。观众只需上下滑动拍摄视频,AI便能智能拼接片段,消除错位、色差与模糊,将400年前的地理智慧浓缩于掌心。
“基于智能高清算法与创新性图像拼接技术,我们突破了大尺寸文物扫描‘清晰、完整、颜色还原’的‘不可能三角’。”技术团队成员现场介绍,该技术不仅助力文保数字化,还可应用于工程图纸、壁画记录等场景,甚至能为多模态大模型补充“大尺寸图像知识”,让历史与未来借由AI对话。
阶跃星辰展台的下一代座舱,劳动报记者陈宁摄
阶跃星辰的“蛋舱”座舱,则勾勒出智能出行的终极想象。无需网络即可实现毫秒级语音对话,还能感知用户状态,让车成为“懂情绪、有温度”的伙伴;全融合地图将3D车道导航与智驾SR地图深度融合,一张三维地图纵览全域驾驶信息,开启“人机共驾”新时代;融合记忆系统记住用户的空调偏好、常用路线,让座舱真正成为“越用越懂你”的第三生活空间。
华为“昇腾384超节点真机”,劳动报记者陈宁摄
核心技术馆中,华为“昇腾384超节点真机”与谷歌、亚马逊云科技等海外巨头同台亮相,其作为业界最大规模的昇腾超节点,彰显国内AI基础设施的升级突破。
据了解,今年大会的展览面积突破7万平方米,汇聚800余家企业、3000余项前沿展品,涵盖大模型、智能终端、机器人等领域,规模创历届之最。与此同时,未来几天内,WAIC现场还全程安排了29场不同主题快闪秀,等待观众“解锁”更多AI场景。
头图为2025WAIC现场正规配资十大排名,劳动报记者陈宁摄
倍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